8月21日上午,在王朝电子商务王总的亲自带领下,志愿者带着爱心物资来到了山水萦绕的蓥华镇竹溪村看望贫困户。
两个月前,党支部和工会同事主动联系蓥华镇工会,在蓥华镇工会邢主席的陪同下实地走访了解困难村民的状况,后确定帮扶竹溪村八个贫困户。村民的房屋多修建在山坡的平地上,山区耕地面积稀少,只能种植一些蔬菜苞谷,年轻人外出务工养家,余下了年长的父母。
今天到了蓥华镇竹溪村,烟岚云岫,青山绵延,流水潺潺。这一方水土充满灵气,生生不息。
到了村委,大家有序地分配物资,有电风扇、被子、凉席和大米菜油。
(图左为王朝电子商务王总)
01
踏上竹溪村
看望的第一户村民廖开翠老人,她家的房屋属于地震后重建。丈夫地震后生病去世,女儿嫁到中江,儿子至今在戒毒所戒毒。因缺少家长看管,孙女经常出去玩耍。上次走访到后只有83岁的廖开翠母亲在家。婆婆的身体还算硬朗,有些耳背。只是柴房还没改建,暂时用石棉瓦和木头搭建,山上多雨水,木头容易发潮,难以使用。廖开翠没有经济来源,靠低保维持生活,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。
(图为廖开翠家)
这次去的时候,政府已经解决了柴房问题(“五改三建政策”),小女孩出来的房子是现在的柴房。老人十分感谢王朝志愿者的爱心。
拜访的第二户独居老人乔明蓉,低保户。女儿出嫁了,32岁在成都上班。乔婆婆患有严重风湿病15年了,腿脚走路不便,随身带着拐杖。之前走访楼房漏水,在邻居帮助下,有了比较舒适的环境。王总和村干部老邓带着志愿者送去了风扇、凉被、大米和菜油。
(乔明蓉家)
扶贫小队继续向山上的统建居民房前进。
第三户是村民欧德福一家,之前走访了解欧大爷患脑萎缩瘫痪3年,无法下床走动。儿子32岁还未成家,在外打零工,文化程度低(初中未毕业),打零工挣钱寄回家。有女儿帮忙买的社保一月915元加上50元残疾补助,大爷需长期服用药物,欧婆婆一直照顾,也需要挣点零钱。
(图为欧德福家)
墙上靠着木杆的就是欧大爷家,老人家攒了很多杂物堆在家里,狭小的房屋有些拥挤,送去大米菜油,凉席凉被。
02
风雨助贫路
刚离开欧大爷家,外面突降大雨,需要马上转移车上的物资。
在王总和干部们的带领下,志愿者们在风雨中穿梭,衣裳和鞋被淋湿,雨水挂在脸上。雨一波一波地下,志愿者队伍一步步行走雨中,和风雨斗争。山里的雨最是暴戾,倾盆而下,无情地冲刷田里的作物,地面上的雨水形成水流,小沟堆积的雨水冲到路上。
“小风小浪怎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。”风雨中,王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。是啊,重整旗鼓,再出发。
志愿者来到第四户独身老人许全发家中,许爷爷大女儿嫁人,小的吸毒和他分开了。许爷爷是老党员,有老人保险每月75元和三百多的退休补贴,留我们在家里坐。大雨如注,为了不耽搁,我们道了谢就离开了。
(图为许发全家)
离开统建房,雨势加大,有力气的男士拿着物资,走在前面。
第五户是张兴全老人家,张大爷的老伴半边瘫痪,精神有些问题,儿子因病在家,无法工作,负债累累,家里十分简陋,厨房拥挤地摆着灶具。送去了凉被,米和菜油。张大爷扶着老伴的轮椅和我们合影。
上山的路是一条更陡更曲折的路,大雨让能见度变得很低。村里的车缺氟,空调没法用,车里的热气遇到外面的冷气,一直聚成水汽,挡风玻璃模糊一片,只有不停擦拭,才能保持驾驶员视野清晰,山路螺旋而上,坐在车上还是惊险。在出现过滑坡的地段,甚至形成一条小瀑布。
这样的暴雨天气,也极易形成地质灾害。
三辆车缓慢小心地行驶着,到了一家瓦房前停下,这间房是第六户独身老人许书友家,震后重建房。政府安排许爷爷去福利院,生活来源就是自己种点地,大多面积的地实行退耕还林,自己拿每月750元的养老补贴。送去了大米菜油,凉被凉席。
(图为许书友家)
暴雨持续,山路难行,这一户成了王朝志愿者帮扶竹溪村的最后一站,其余的物资交给村委会代送唐世聪老人和任安富老人。
03
走访小纪
之前走访的第七户唐世聪老人,住在震后重建房里,女儿弃养老人,老人没有收入家里缺食物,我们送去的被子、大米和菜油,希望解老人的燃眉之急。
(图为唐世聪家)
第八户老人任安富患有眼疾和痴呆。养子离开老人后,由养子的哥哥继续照顾。家里缺少生活用品,只有一些农具,微薄的生活费难以支撑开支。我们送去的是大米菜油和被子。
(图为任安富家)
下山路上,雨没有减小。可是大家心里满足了,物资送到了,这一趟风雨路没有白走。
离开山里,雨渐小了。王朝志愿者没有因为风雨退缩,平凡的我们做了平凡的小事,这件小事应当被我们记住。
临走前看一眼竹溪村青山绿水,烟雾袅袅,犹如仙境。
在王总带领下的王朝志愿者们,实地一对一走访贫困户,风雨无阻送去爱心物资。
王朝人积极主动,迎难而上,把对社会的承诺落到实处。
王朝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家乡父老的支持,如今的公司更以感恩之心回报家乡亲人。
助力扶贫,与你同行,我们一直在路上。